第157节(1 / 1)
平西
陕西布政使司,咸阳县。
这里位于泾水北岸,往南数十里外,就是西安府治,同时也是陕西省会——长安县。
这里河流交错,平原广阔,是关中地区的菁华所在,一千年前,泾渭平原是全天下最肥沃的农业生产区。
但现在,随着气候变化和人为的过度开垦导致水土流失,以及水利设施逐渐荒废,关中地区已然不复汉唐荣华。
但在贫瘠苦寒的西北地区,关中,依旧是那颗难以忽视的明珠。
而现在,咸阳县城外,却涌动起阵阵烟尘,上万马蹄轰隆作响,绕行其外。
孟乔芳收缩关中后,将主要兵力排布在金锁关到黄河一线的北方防线抵挡姜镶,和华阴、潼关一带,防范可能西窜的山西抗清义军。
但失去了陕北高原作为天然屏障后,想要防住漫长的边界线,实在是太困难了。
王辅臣两千精锐骑兵,一人双马,只带几日干粮,自真宁沿泾水南下奔袭三日,终于抵达泾阳城下。
由于姜镶和山西义军的威胁都来自外围,关中腹地的城池从来没想过对方大军能杀到这里,恍然无措,王辅臣先是带人假装清军,突入城内后夺下城门,不到两个时辰,就拿下了泾阳。
虽然干净利落,但这肯定也就暴露了自己的存在。
王辅臣知道,必须在清军完全反应过来之前,进一步扩大战果,只休整一夜,随后又往南奔袭咸阳。
咸阳距离长安县不过一河之隔,这顿时就引起了驻守西安的清军恐慌,毕竟关中几乎所有军事力量都被孟乔芳抽调走了,现在腹地城池只有少量兵丁维持治安而已。
面对突然不知从哪杀来的骑兵,由于明军一人双马,烟尘滔天,城池上清兵也看不清楚,只觉得无边无际,怕是有近万之数。
长安县城门四闭,严令进出,咸阳则更加干脆,知县带头献城投降。
随着明清战争的逐步发展和流转,人们的心思也在不断转换。
如果是当初在肇庆时,这种知县带头献城的事情恐怕很难发生,因为那时候清军横扫关内,无所匹敌,只要是明眼人,都不愿意和明廷一起陪葬。
但现在不同了,眼看明廷再差也是个东晋、南宋的格局,投降说不得也是一条出路,何必死磕呢?
何况明军都能打到这长安、咸阳腹地来了,南宋能吗?
形势比人强。
面临突如其来的兵锋,各地府县要么坚守不出,要么开城投降,王辅臣也不耽搁,只是取了补给以后,也不再渡河去找长安县的麻烦,而是将投降的城池交给当地有抗清意向的士绅,而后掉头向东。
王辅臣独自行动的第七日。
姜镶已经快支撑不住了,好在还是从山西义军那里,通过黄河渡口运来一小批,再加上宰了些骡马,才勉强凑够了一批粮草。
最多只能再坚持五日了。
可就在此时,王辅臣终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通过在关中腹地溜了一圈,作为孟乔芳后勤动脉的泾渭平原一下子风声鹤唳,后勤补给中断。
而后王辅臣率骑兵北上,直插清军的前线基地,富平县!
两千骑兵奔驰呼啸,如果对方闭门不出也行,只是粮草无法转运,如果敢出来,就是王辅臣的主场。
孟乔芳此时已然知道了这边发生的事情,派出三千绿营骑兵和五千步卒南下应对。
结果被王辅臣利用对方新编绿营,训练不足,步骑脱离的弱点,充分发挥骑兵机动性,截杀步卒,斩首数百,溃敌过千。
王辅臣乘胜逼逐,一度距离金锁关前线不足二十里。
消息传到金锁关,引起一片哗然。
明军骑兵烟尘遮天,隔着十几里就能看到,根本瞒不住。
而孟乔芳手下过半都是刚刚征召的农兵,心理素质本就很差,纪律性也不强,见状更是士气低迷。
而且清军补给也告断绝。
本来快要濒临绝境的姜镶见状,顿时峰回路转,信心倍增,亲自督军,加强对金锁关攻势,逼迫孟乔芳无法派出更多人手对付王辅臣。
孟乔芳再次派出数千人马与王辅臣对阵,想要击溃其部,整顿军心。
这一次王辅臣不再取巧,两千骑就在距离金锁关前线十几里的平原之上,和两千清军骑兵以及四千步卒相对。
此战,王辅臣亲自率部前突,纵马驱驰。
如果说在这个年代,还有什么兵种对个人战斗力因素更为凸显的话,那一定是骑兵。
这位在历史上,于大同城下,以骑兵对骑兵,给多尔衮和阿济格留下深刻印象,将八旗士卒打得风声鹤唳,以至于“莫有撄其锋者”,让北京的满人军士,都以和“马鹞子”交过手为荣的悍将,开始显露自己的锋芒。
王辅臣先是率部诱敌,而后厮杀一轮,佯装溃败,引得清军骑兵追逐,随后突地反身杀来。
丈余长的马槊,刺杀数人后折断,而后拔刀相向,斩杀对方军官,身中数矢,血染甲袍,以至于难以分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明军骑兵在主将带领下,分为小队猛突,用了不到半个时辰,就击溃了清军骑兵,王辅臣还让人追逐溃败骑兵,让他们冲击清军步卒阵列,带对方显现混乱后,又将骑兵分作两翼,先以骑射、火铳,进一步扰乱,待对方混乱渐起。
而后拔刀从薄弱处猛力突进,大溃其部。
一个半时辰,六千步骑便在距离金锁关前线十几里的地方,在众目睽睽之下,轰然溃败。
这变成了压倒士气的最后稻草。
其实究其根本,此战除了王辅臣出人悍勇以外,也并不意外。
孟乔芳看似四万大军,实际其中有真正训练经验的只有不到两万绿营。而更多的两万多人,干脆就是临时征募的屯田农夫而已。
这些农夫的田地都在关中腹地,如今明军骑兵从关中方向而来,说明那些地方很大可能已经易手,本就心中焦急,士气如何能高?
再加上王辅臣所部两千骑,都是大同骑兵最后的精华,就算比八旗不足,打绿营和临时应征的农夫还是绰绰有余的。
孟乔芳知道,自己恐怕已经坚持不住了。
他倒是也设想过这个情况,毕竟自己看似是四万大军对付姜镶两万余人,但姜镶手下都是边军精锐,而自己手里要么是农兵,要么是未经战阵的绿营。
当初陕甘的精锐绿营,大部分都被抽调到襄樊前线和四川去了。
事已至此,孟乔芳也很冷静。
先是让人屯兵白水、蒲城,准备将剩下的人马从潼关撤出,而后命人想办法赶紧通知汉中的豪格,让他不要北上,马上撤回河南,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既然败局已无法挽回,就应当尽量减少损失,保存仅有的精锐兵马。
不得不说,清廷汉臣当中,不乏文武双全之辈,比如洪承畴,比如孟乔芳。
眼见局势迅速转变,孟乔芳没有选择像吴三桂那样歇斯底里地赌上一切,而是非常理智为清廷考虑得失,川陕败局竟然无法挽回,就应当尽量保全军事实力,最起码豪格的正蓝旗不能全军覆没。
已经没了一个上三旗了,在没一个“前上三旗”,那对满清的实力削弱太大了。
孟乔芳迅速抛弃金锁关防线和关中腹地,只带着不到两万绿营,先是坚守白水、蒲城,而后退往洛水,不断牵制吸引姜镶追击。
足足和对方牵扯六七日后,这才顺洛水南下,从潼关撤离到河南。
姜镶所部也没法追击,因为他们没粮了,突破金锁关后的第一件事情,就发现孟乔芳已经把带不走的粮草辎重全烧了。
他们哪里还能顾及到什么孟乔芳,赶紧南下富平就食。
豪格在七日之后,才收到了关中沦陷的消息。
此时川北的明军也在从三条入陕通道上猛攻,想突入汉中。
好在这鬼地方没这么好走,进展缓慢,豪格收到消息,刚刚从四川侥幸逃脱的他,犹如惊弓之鸟,慌忙抛下才呆了几天的南郑,一路直往湖广郧阳方向逃去。
好在郧阳有济尔哈朗的人马接应,也不至于手足无措。
四日后,明军先锋秦佐明部进入汉中,九日后,姜镶所部进入长安县。
秦佐明派出军中文官,带着十几个士卒,由子午道,花了六七日才穿过亲领,抵达西安府,与姜镶相会。
这是南北两军第一次直接接触,川陕终于打通。
半个多月之后,消息传至南京,正值光烈三年中秋,《启民报》首版报道川陕收复消息,整个江南都沸腾起来……
教育普及
“号外,号外,川陕光复!”
“吴三桂身死,川陕光复!”
南京街头,报童扬起手中最新刊印的报纸,口中大声叫卖。
街旁酒肆茶馆里,不少人都会叫住,买一份看看。
如今的南京士民,已经习惯报纸这新鲜玩意的存在了,尤其是皇室和翰林院主办的《启民报》,朝廷和内阁通过的最新法令,都会在上面告知。
故而很多商贾、士人都非常关注,对于士子而言,现在大明的取士制度变革很大,不是只有科举进士一条出路,哪里又招官吏人手,都是机会。
比如之前市舶司扩建,就扩招了七百多士子,不少秀才、举人乃至于童生,只要能通过考核,也能穿上官袍,吃上皇粮。
而对于商贾而言,朝廷的政策,往往就是商机。
比如前几日刊登的《民屯令》和《民垦令》,就让许多商贾看到了商机,随着移民入川和分田民屯工作的进行,整个长江以南,短时间内,就要多出一两千万的自耕农。
这些新出现的自耕农家庭,大多原本都是佃农、雇工,获得自己的土地后,对于铁制农具的需求肯定也会扩大。
所以大量商贾云集广东、湖广等产铁、冶铁、制铁重镇,投资扩建生产规模,抢占市场。
小农经济看似自给自足,没有资本市场切入的空间,但其实并非没有突破口。
这个突破口就是手工业品。
历史上,鸦片战争以后,欧洲就是利用工业规模生产对手工业品的压倒优势,切入占领中国市场。
眼下,大明有资本色彩的工业区主要分布在三个地方,其一是环广州的珠江口工业区,包括佛山、东莞、香山等地,主要以冶铁、制铁和部分陶瓷工业为主。
其二是湖广至江西、南直沿江地区,长江中段工业区,主要围绕大冶铁矿展开,以军事工业为主,还有部分纺织、被服厂,随着统治中心向南京转移,许多肇庆、佛山周围的军事工厂都逐渐迁移到长江南岸。
广东的工业结构,军事色彩逐渐减退,而民营商业工厂填补空白,走向经济繁荣。
其三就是浙直工业区,以南京、苏州、常州、松江、杭州等传统手工业基地为核心,除了少部分军事工业外,主要以民营轻工业为主。
尤其是纺织业,短短半年多时间,由于朝廷政策的宽松,松江等府的纺织业大为扩张。
酒肆食客们看着报纸倒也没什么太多惊喜,早在前日,从四川远道而来的报捷骑士,冲入城内,一边跑,一边喊,便让全城皆知。
城中群情沸腾,不少川籍、陕籍商贾士子在门前点起鞭炮,噼里啪啦的响了一天。
对于朝廷而言,收复川陕,是日后北伐策略的重要一环,而对于普通士民而言,则意味着心理上的很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