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飞扬年代 第1337节(1 / 1)
因为拿掉了引信,倒是不担心安全问题。
但其中精密的结构和大量电子元器件,昭示着这枚还没人手臂粗的导弹达到了相当高的科技和制造水平。
根据之前几次的经验,李副厂长父子都能猜到杜飞的用意。
二人却有些怵头。
要说之前弄个迫击炮、火箭筒的,都没什么难的。
甚至搞坦克,也有依葫芦画瓢样板,毕竟国内已经能独立生产59式坦克。
但面前这枚导弹……
想要仿制出来,实在是有些强人所难了。
别的不说,单是里边运用的许多集成电路,国内就搞不出来来。
现在种花的电子设备水平,才刚摸到晶体管。
虽然65年,尚海那边仿制成了第一个集成电路。
但技术并不成熟,也谈不上可靠性。
工业应用至少还得几年。
如果要仿制这种‘红眼睛’防空导弹,电路这块国内几乎不可能解决,只能想办法外购。
或者暂时放弃集成电路,仍然使用晶体管电路。
但这样一来,在体积和重量上就不能兼顾了。
其实严格来说,这个结果也不是不能接受。
稣鹅许多装备就是这个路数。
因为电子技术不行,为了达到同等效果,只能往上堆量。
最终出现了不少看起来‘傻大黑粗,野蛮粗暴’的俄式装备。
如果是给解放军用,倒也不是不行。
大不了大一些,重一些。
单兵扛不动,就两个人抬着,再不济像迫击炮一样,做一个简易发射架都能用。
但要想拿这玩意赚钱,这么糊弄肯定不行。
除非是东洋这种实在没辙的。
不然拿来美地的‘红眼睛’或者稣鹅的‘圣杯’一比,当场就得露怯。
还是那句话,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杜飞想了想,跟李副厂长道:“老李,集成电路先放在一边,先回去把图纸复刻出来。”
李副厂长点头:“这个没问题,这东西的结构很简单,用的小型火箭发动机也不复杂。主要难就难在电子设备上,红外制导,目标跟踪,飞控系统……”
说到最后,李副厂长不由长叹一声。
杜飞倒是没那么悲观。
集成电路在现在的确是高科技,种花暂时搞不成。
但没关系,东洋有呀!
一百一十套‘红眼睛’导弹,看着好像不少,其实很不经用。
这段时间,北海道游击队一共打下来自卫队两架战斗机,六架直升飞机。
一共用了48枚导弹,差不多十比一的比例。
按照这样的速度消耗,那一百一十套‘红眼睛’过不了六月份就得耗尽。
到那时候,战场上又会回到之前被碾压的局面。
在战机被击落后,东洋当局立即向稣鹅强烈抗议。
根据幸存的飞行员和附近的目击者描述,不难猜出那是一种小型防空导弹。
拥有这种技术的,当下只有两家。
美地爸爸当然不可能把导弹给游击队。
真相只有一个。
稣鹅那边则是一脸懵逼。
自己这边因为种种顾忌,刚拒绝了东洋同志的援助请求,心里正过意不去。
这帮东京的正客就跟得了狂犬病一样胡乱攀咬。
偏偏还没法解释。
怎么说?
跟全世界说,东洋的小兄弟要我们援助,结果身为世界葛命领袖的老大哥怂了没答应。
丢不起那人呀!
不过稣鹅虽然没吱声,事情却很快水落石出。
有游击队员,用完了之后直接把导弹发射器丢到原地了。
被自卫队的人捡到,交了上去。
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了。
东京上上下下全都懵了,心里全是问号。
这怎么可能!为什么是父上大人?父上大人为什么会支持游击队?难道是我们做的好不够好吗?
很快惊动了驻军,展开调查。
到现在还没查出个子午卯酉。
但无论如何,山田健次郎那边的‘红眼睛’用一枚少一枚。
如果杜飞能仿制出类似‘红眼睛’的导弹,哪怕性能差一些,他们也能接受。
至于那些集成电路,山田健次郎会想办法。
自从在北海道开始打游击,并且打得有声有色,还建立了根据地。
东洋公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又因为三岛又及夫这块招牌,北海道的游击队并没直接打上公党的烙印。
三岛又及夫的主张不是什么秘密。
这令东洋国内,尤其是旧贵族,对北海道游击队并那么排斥。
而这些旧贵族到现在,大多转变成了产业资本家,其中就不乏能生产集成电路的。
杜飞心里盘算着。
等回头跟山田健次郎联络,说一下这件事。
能行最好,要是不行还得另想办法。
想到这里,杜飞靠在椅子上长出了一口气。
本来以为这次搞到了美地的好东西,结果却差强人意。
如果解决不了集成电路,最后绕来绕去还得去搞稣鹅的‘圣杯’导弹。
相比起来,仿制的难度肯定会低很多。
杜飞忽然想到了一个词——体系桎梏。
按道理来说,仿制t62坦克的难度要远高于肩扛式防空导弹。
但在杜飞这里,仿制坦克反而没觉着特别难。
虽然偶尔遇到问题,但只要投入时间和人力物力,总是能解决的。
反而‘红眼睛’导弹,外壳一拆开,看见里边的集成块就直接抓瞎了。
想了几分钟,杜飞索性把防空导弹放到一边。
这几天他一直在关注这南洋的动静,却始终没有任何消息。
直至晚上快下班了,桌上的电话忽然响起来。
杜飞伸手抓过来“喂”了一声。
电话是杨厂长从天津打来:“喂,经理,已经上船了……您放心,我都盯着,万无一失……”
哈西姆带人从力比亚回来,最大的任务就是把那八枚东风-1导弹运回去。
自打那天见面后,次日哈西姆就带着一位年轻的稣鹅专家跑到仓库去看导弹。
当天杜飞也在,看着那位名叫‘瓦西里’的稣鹅专家把一枚导弹的维修口拆开,手里拿手电,一边看里边,一边跟手里的图纸仔细对照。
杜飞瞥了一眼,那是一张东风-1的原型,稣鹅p-2型导弹的图纸。
不知从哪儿搞来的,早已发黄破旧,一看就不完整。
瓦西里很认真,骑在导弹上面,足足看了半个多小时。
下来之后,哈西姆立即用俄语问道:“瓦西里同志,怎么样?”
瓦西里大概三十五六岁,高鼻大眼,身材很高,算是个美男子。
他推了一下眼睛,看了看旁边的杜飞,居然用普通话道:“杜飞同志,你们的导弹非常不错,至少我看到的这部分没有任何问题。”
杜飞微微诧异。
导弹当然不会有问题,他惊讶的是瓦西里的普通话说这么好。
看出他奇怪,瓦西里笑着道:“我1954年来到种花,58年年底离开的,一直在沈洋工作。”
杜飞恍然大悟,难怪听着有点大碴子味儿。
立即伸出手,再次郑重握手:“瓦西里同志,非常感谢您曾经的无私帮助。”
瓦西里苦笑着摇摇头:“我也没想到,有一天还能回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