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1 / 1)
但一旦分开来训练, 开销也大, 包场的话人数太少,不包就不能保证训练效果。
穆子宁和池惊澜商量了一下,决定和同样遇到了这个困难的j省和s省联手, 包下了一家商业冰场的一个短道场和一个花滑场,几省分时段训练。
紧急加训了几天后, 五月六号,到了正式进入国家队集训营的日子。
这几天充分见识了一下首都有多么能堵车的池惊澜默默再次感叹了一下几十年来首都的变化,起了个大早。
国家队下发的通知是九点前到达国家队基地,但为了避开早高峰,七点池惊澜一行人就打车到了基地。
到了发现,和他们一个想法的人还不少。
虽然还是大早上,但今天国家队训练基地的大门口无比热闹。
一个一个年轻的脸庞涌入国家队的大门,拎着的行李箱有大有小,但脸上都挂着笑,眼底带着光,一副憧憬的模样。
看起来倒像是大学生入学。
甚至还有不少记者聚在大门口外面找人采访。
今天国家队集训营开营在体育圈里也不是什么秘密,这不算件小事,记者们也是冲业绩来了,万一采访到的运动员未来牛逼了,那就更赚了。
他们的视线如雷达般在一个个进入国家队基地的小运动员们之间扫视,寻找着自己想要采访的对象。
孙应百无聊赖地端着自己的相机拍照,时不时还打个哈切。
他是一个新入职的记者,今天跟着组内前辈来积攒经验的,实际上他原本是想当个娱乐记者来着,结果被主任分到了体育组,至今还不太服气,对这次的任务也没有多少上心。
前辈去采访人了,他打算再拍几张照片应付一下就收工跑路,突然,他的镜头里闯入一个好像在发着光的身影。
手指本能地按下快门键,孙应放下相机揉了揉眼睛,然后一把扯过刚采访完回来的前辈飞奔了过去。
“你干什么!”他前辈被吓了一大跳。
“前辈,有星星!”孙应兴奋的说。
前辈:?
然后他顺着孙应指的方向看了过去,猛地倒吸了一口凉气。
池惊澜看到突然窜到自己面前的两个人,困惑地眨了眨眼睛。
“不好意思打扰一下,能占用几分钟的时间吗?”年长一些的那位男士握着话筒,兴奋地问。
记者?
池惊澜对这一幕倒是不陌生,只是这一世自己明明还没有任何名气,为什么会有记者来采访他。
对自己的脸没有任何数的池惊澜正打算摇摇头拒绝,便听到了那个男人的下一句话。
“你是z省的池惊澜吧,四月底江浙沪三省的选拔赛我有关注到。”
池惊澜停住了脚步。
之前那场选拔赛,虽说是三省联合,但只是一个很小的,连国内的正式赛等级都够不到的比赛而已,能关注到这样的比赛,必然是下了大功夫的。
面对这样的人,池惊澜不介意耽误几分钟。
“你想问什么?”少年转身,毫不怯懦地对着镜头,表情沉静地开口。
孙应的前辈,也就是李达,他想到眼前的少年在当时那场比赛上的表现,神情更加激动,但身为记者的职业操守,让他勉强保持住了冷静。
“你对进国家队有什么感受吗?”
池惊澜想了想,谦逊地回答:“先争取留下来。”
“你一定能留下来!”李达迅速回答,说完才发现自己有点太过激动,忙找补了一句:“咳咳,我是说,据我关注到的全国花滑的情况,今年z省和s省的实力在全国都算是出类拔萃的,留下来不是什么大问题。”
李达在体育圈沉浮了十来年,基本都扎根在冬季项目,不算是识人无数,也算是见多识广,他相信自己的眼光,正如自己带的小实习生所说的那般,当时看了那场选拔赛,他就知道,对于华国来说,这个小少年将会成为一颗璀璨的星。
这话并非是空穴来潮,如今国内的花滑尤其是单人滑情况十分不乐观,像男单,国际大赛上的那些选手不少都已经能作出三种四种四周跳,国内能有两种四周跳的选手都寥寥无几,若是再算上成功率过半,那就只有一个国家队的花滑一哥柯苑泽了 。
只是柯苑泽上个赛季初在突破第三种四周跳,也就是4lz的时候受了伤,动了手术,几乎休赛了一个赛季,现在不知道恢复得怎么样了。
没了柯苑泽,华国的花滑就像群龙无了首,上个赛季的成绩一塌糊涂,甚至连之前有点起色的双人滑都再度沉寂了下去,整个赛季,亚洲华国周边国家纷纷崛起,只有华国在奖项上查无此国,国内冰迷们忧心忡忡,甚至开始到处搜罗起了有没有能顶上来的好苗子。
实际上,池惊澜现在在花滑圈的名气要比他自己想象中大上许多。
那一场三省选拔赛有网络直播,现场又有不少冰迷,池惊澜比完之后,花滑的贴吧和论坛里就流传开了他的比赛视频。
每年这种事都能来上几回,哪哪哪又出现了一个紫微星,谁谁谁今年表现很不错未来可期,可惜往往最后都成了流星。
不在现场的冰迷们在贴吧和论坛刷到池惊澜的视频,原以为又是以前那种情况,漫不经心地点开,然后被震在了原地。
少年的节目深深震撼了他们的心灵。